农业是立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强必先农业强,农业强则国强”。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发展有机农业是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百年不遇之变加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复苏乏力、结构性失衡突出、气候影响加剧、粮食安全难以保障、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加快经济复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机农业。农业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机农业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缓解粮食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根据《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达951亿元,比2020年增长18.3%,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四位。 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看,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当前农业开始由“数量至上”转向“质量至上”。从社会需求看,人们对食品安全、品种、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有机农产品日益青睐。国家认监委2020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23位消费者中,85.9%增加了有机产品消费比重。从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看,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约占全球份额的9.1%,因此,打造有机品牌、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正当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众多有机农业品牌享誉全球。从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有机农业必须围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来发展。进一步提升有机产业发展的后劲,关键在于打造有机品牌。目前,全球有机产业发展迅猛,有机产品销量不断增长,我国从事有机农产品种植、生产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行业内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中央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 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8-2030年)》(农科教发〔2018〕3号),系统阐述了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当前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的主要任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体来看,国内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有机蔬菜、有机粮油前景看好。但还存在有机种植面积和规模小、农户有机意识和生产方式薄弱、科研开发和成果应用不足、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有机农产品认证不规范、价格高、概念模糊、市场信任度低等问题。打造和擦亮有机农业品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1.立足区域资源禀赋,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外出购物、观光、寻觅美食越来越便捷,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关注、亲自品尝当地的“土特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应是首要任务,也是趋势。
一是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扎实调研、理性分析、客观比较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储备等自然资源禀赋所能产生的产品价值与优势,因地制宜选用“地方特色”产品,增加品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规范生产“三品一标”有机产业。
二是立足传统文化禀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产品要凸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富有传统饮食文化的习惯、符号和风土人情、故事等,保持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性;同时要主动跟进和适应全球化技术和产品质量竞争的需求,以全国性和全球性视角审视本土有机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对品质的需求,实现错位发展,形成我国“地方特色”有机品牌文化,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和文化符号。
三是立足本地人力资源。本地水土养育本地人,本地人可以生产、享受本地美食。要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在本地工业、制造业中的作用,培育更多乡村工匠,带动引进更多人才和普通民众参与有机生产制造;加大对本地“土特产”品牌潜在价值的挖掘和对消费者特别是本地民众的宣传力度,激发群众的创造力、享受权和使用权。让普通民众成为提升品质、塑造品牌、保持质量、提高效益的主力军,让老年人、村民成为品牌的享受主体。
2.以区域品牌优势为支点,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区域品牌建设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誉,关乎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形象。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上海、浙江、新疆等地区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品质定位。打造有机产业品牌,需要努力为国家和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一,区域公共品牌与市场品牌并重。打造有机的产业品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品牌战略水平、品牌举措成效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眼光和能力。在政府相关政策和有力措施下,打造一个或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不仅是政府应该做的,也是市场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的追求。通过政策措施和市场实践,推动建立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利益对接机制,增加群众收入,激发市场主体和群众积极性,实现群众主体、群众创造、群众推广、群众享受,从而促进市场品牌做强做大,让公共品牌和市场品牌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贵州榕江县“村超”就对两个品牌产生了积极的互动作用。
二是新老品牌并重。在有机农业品牌建设中,要坚持把产品质量视为品牌的生命,以质量标准支撑品牌信誉,扩大影响力,赢得认可,赢得市场。要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发展规律等因素,提前做好综合分析研判,在技术、资金、市场拓展、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保障服务,在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维权维信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法律服务,引导其适时引入现代元素,改造提升传统名牌,擦亮老品牌。同时,要关注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着力提升或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做强新品牌。
三是必须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并重。现代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支撑、依存关系越来越强,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发展有机产品、打造有机品牌,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有机农业权威专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配套设施,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村多元化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瞄准全球贸易,在强化单品品牌上寻求突破
产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决定了我们产业能走多远。当今世界发展迅速,现代交通、信息等手段已经让全国成为一个“区域”,世界成为一个“村庄”。要实现民族复兴有机农业权威专家,我们必须发展农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入国内和全球贸易,让单个产品参与到全产业链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来。
一是为当地有机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市场调研和预测分析,锁定消费区域和群体,在聚焦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规范生产、注重品牌建设。提前做好政策研判、规则引导、产业布局、技术和人才培训等工作,为市场主体及时稳定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保障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对接国际标准、拓展国际市场。
二是要主动建设特色产品品牌标准和平台体系。当前,各类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有机农产品也不例外。种业、技术、市场三者相互影响,是核心竞争力。地方特产虽然在本地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但并不代表在更大范围内享有某一产品应有的权重,只有自己的地方特产享有定标、定价、相关权威指数发布等一项或多项产品的市场信息权重,才有话语权,才有可能成为农业强国。我国有优质农产品数量质量优势、有集中资源完成重大任务的制度优势、有聪明勤劳的人力资源优势。 只要我们缜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尊重市场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瞄准消费者需求,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精准发力,发挥群众作用,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在特色产品品牌标准和平台体系建设上主动作为,在做强单品特色品牌上寻求突破,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国际化的有机农业品牌,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和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