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妮(中)在鸭峦湾蔬菜大棚进行技术指导
把“沙走廊”改造成“绿走廊”
“多年来,迁安市一直在努力治理这片荒地,但一直没有好的办法,多次植树绿化都以失败告终。2014年,我们担负起这个重任,把这条‘风沙走廊’打造成‘绿色走廊’,开工建设鸭鸾湾农业园区。”河北鸭鸾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友说。
谈及改造“沙廊”的初衷,陈国友说:“这里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从小就在土地里挖地觅食,自然对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感情。”
“当年古滦河淹没了上千亩沙丘,没有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冬春两季,漫天黄沙,最先想到的办法是改良土壤,施入大量牛粪、羊粪,让草长在田里,五六月间把草叶摘掉,留住根部,秋天再把根部埋入土中,每年把草还给田里。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果树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最终确定种植桃树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陈国友感慨地说,“环境不能再被破坏了,不然就种不出庄稼了。”
如今,走进鸭銮湾农业园区,随处可见农贸市场常见的黄瓜、生菜等20余种蔬菜,生长在层层阶梯式、盆栽式的大棚围栏里。陈国友介绍,目前园区种植特色桃树1200余亩,其中鲜桃品种20余个,年产鲜桃100多万公斤;建成了100亩精品采摘园,实现全年365天无缝采摘。从田间地头到桃汁加工生产线,原本的桃子都成了当地的特产,再也不用担心桃子卖不出去。
“现在在基地务工的都是附近的中老年人,大概有200人。”陈国友介绍,公司以农业挂钩带动为根本,把更多的产业留在当地,把就业岗位留给农户,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比如,公司与周边村镇农户签订供货协议,以订单形式收购农户农产品,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增产增收,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
鸭銮湾农业园区立足乡村特色农业资源,以“桃文化”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果蔬采摘、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体育体验等为一体,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有机农业专家朱安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利用科技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
产业是有了,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导致农作物产量普遍较低。“种地不赚钱,纯属情怀,现在就靠外贸赚来的钱补贴农业。”陈国友坦言,目前已有上千亩荒地流转出去,尚未开发。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并降低成本?为此,陈国友邀请有机种植技术专家朱安妮进行指导。
“我家即将成熟的西红柿总是裂果怎么办?”在鸭峦湾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一位种植户向前来参观指导的朱安妮询问。“种植过密的作物需要通风,裂果主要是缺钙造成的,施基肥时要配合施一些矿物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朱安妮说,除了施有机肥外,人工管理也要及时跟上。
在黄瓜大棚里,朱安妮指着三棵长在一起的小黄瓜说:“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疏果,保证黄瓜后期能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作物根部的枯枝落叶也要及时清理,防止掉落在地上,滋生病虫害。同时,把枯枝落叶、掉落的果实收集起来,制成酶制剂,再作为肥料施入田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水稻育苗基地,河北亚銮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辉介绍,去年种植的是老品种胭脂水稻,由于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只施有机肥,人工或用粘虫板清除病虫害有机农业专家朱安妮,产量低,成本高。“水稻育苗时需要拌入生物制剂,这样秧苗才能长得壮一些。”朱安妮指着已经泛黄的稻苗说,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矿物肥料;当作物长到一定时期,需要及时施用生物肥料,为作物快速生长期提供所需的养分,这样产量才有保障。
朱安妮提到,一些老品种多为低产种子,通过种植技术很难实现高产,高产种子只有通过科学运用有机种植技术才能够达到预期产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优势,扩大规模,引进培育更多品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陈国有说。
(朱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