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积极推进信用快运业务发展
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部署要求,准确把握信贷工作中政府引导、金融供给、主体需求的连接点、结合点、突破点,推动政策落地,加强“政银保”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全省实施信贷快车服务等举措,推动信贷快车业务快速发展,切实帮助经营主体和农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至目前,我省信贷快车业务累计完成贷款10279笔、金额30.89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列第7、第10位。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破解融资难题。2023年上半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通过免除担保费用等方式联合印发《贵州省农业经营主体“三农”抗疫贷款产品实施方案》,会同合作银行将新增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控制在现行LPR加点幅度不超过300个基点的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新增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上限放宽至300万元,风险可控。在项目范围内探索以信用反担保为主的担保业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单笔业务最快2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尽可能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小额、快额”信贷资金需求。该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省分行、部分农信系统分支机构签订互信协议,对申请“三农”抗疫贷款30万元以下的农村居民提供资金资助。对涉农经营主体实行“到账担保”政策,解决其燃眉之急。截至目前,“三农”抗疫贷款产品已完成授信审批642笔,审批金额2.25亿元。
二是加强“政银保”合作,实现系统直连。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联合省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省分行、农业银行省分行、建设银行省分行等8家重点支持银行成立省农业担保公司。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制定“日统计、周调度、月汇总”制度贵州农业补贴,定期推进信贷直通车服务。通过加快系统开发建设,实现省农业担保业务系统与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直报系统的直连,简化人工操作流程,提高业务响应速度。
三是加强宣传服务,提高融资可得性。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加强宣传力度。线上利用农业农村部微信公众号、官网不定期推送业务动态,线下印发宣传海报,协调合作银行网点开展“农户贷”专项整治。加强对未通过审核的农户的引导和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对成长性较好但尚未授信的农业经营者给予金融支持。向主体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帮助主体规范信息,提高融资可得性。
(省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专项改革小组供稿)
三都“四化”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基地
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近年来,三都县不断围绕农机服务提升、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服务路径等重点,努力打造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方位、立体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已达35.45万亩,机播面积达3.3万亩,机收面积达19.75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57%以上。
一是确保全程推进农机服务。出台《三都水族自治县2023年农业机械化行动方案》等文件,成立农业机械化行动领导小组贵州农业补贴,组建乡镇农机合作社,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实施社会服务补贴、稻油轮作等项目、机具购置补贴、农机作业直补等政策,助力农业社会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农机合作社8家,合作社38家,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43.78万元;投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补贴资金940万元;投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东西部合作资金114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操作人员培训。
二是构建立体化农机服务体系。坚持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县级龙头公司、乡镇合作社、村级组织”三级联动,建立农机配置资源库,组建8个乡镇级农机服务队。同时,利用院内会议、台上会等方式深入村组宣传讲解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优势,引导群众树立统一育苗、统一播期、统一机防、统一机械收割、统一秸秆处理意识,打好农机作业基础,助力对接群众等服务工作。目前已举办农机宣传活动53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
三是打造专业化农机服务队伍。通过政企联动、企业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机理论和实践技术人才培训,采取“理论+实践+实地考察”模式,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技能精湛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依托州、县农机龙头企业,选派一批农机操作人员、业务能手参与农机安全操作、维修保养等培训关键环节,打造一支能准确掌握农机操作、维修保养关键环节的农机队伍,紧跟农业机械化发展潮流。今年以来,投入农机技术操作培训资金41万元,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农机操作能手960余人次。
四是丰富农机服务渠道。探索“坝区示范、干部带头、现场观摩”三种服务渠道,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动员干部职工、村干部及家属参与,在23个坝区、相对集中连片耕地上积极推行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全托管”或“半托管”模式,实现耕、管、收“一体化”服务。小麦1万亩、马铃薯2万亩、玉米8000亩、小麦5000亩。共为三都干部动员农机社会服务订单1805.71亩。
(来源:三都县委改革办)
推
推荐
读
读
●
●
●